-
- 學校介紹
- 校園環境
- 招生簡章
- 升學率&分數線
- 在線報名
學校創辦伊始,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廣泛支持,周恩來、鄧穎超等同志親自到??赐麕熒㈩}詞,著名詩人艾青、音樂家賀綠汀、歷史學家翦伯贊、戲劇家章泯、水華、舒強、美術家陳煙橋、張望、舞蹈家戴愛蓮等都紛紛到校任教。育才成為重慶當時最具活力的學校,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,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,中央音樂學院陳貽鑫教授,著名指揮家、作曲家杜鳴心教授(《紅色娘子軍》作曲),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家卞祖善,著名版畫家伍必端,原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現甘肅省副省長張曉蘭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總設計師尹澤勇、原蘭州大學校長李發伸教授,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教授,美國key safey system 公司全球總裁羅冠宏,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涂建華(全國民營企業50強)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陶先生以他崇高的人格、杰出的教育成就、精邃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整個民族,乃至為世界的教育事業“作出了永遠值得后世紀念的貢獻”(江澤民語),成為“重慶育才”持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不竭動力。學校1957年被評為重慶市勤工儉學先進集體,1963年被評為重慶市百面紅旗之一,成為教育戰線上唯一的紅旗單位,1978年被四川省教育局確定為在重慶的第一所省屬重點中學,八十年代中期獲得了省市雙文明單位稱號,現在是重慶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、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、重慶市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示范學校、全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校、重慶市文明單位、重慶市衛生單位、重慶市民主管理示范學校、重慶市教學質量先進集體、重慶市中小學德育示范學校、重慶市衛生與健康促進示范學校、重慶市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、全國體育后備人才試點學校、重慶市招收藝術特長生試點校、重慶市平安校園、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、重慶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等。2006年11月,我校被第29屆奧組委、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;2007年3月,我校被成都軍區命名為“國防生源基礎學校”;2008年9月,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“語言文字工作示范學校”。
環境優美,設施完備
學校占地近10萬平方米,擁有優美的校園環境、先進的教學設施?,F有145個教學班,學生8000多人,教職工560人。擁有全新的塑膠足球場、籃球場、排球場,雄偉寬闊的教學大樓、高標準的學生食堂、全市一流的學生公寓,現代化的逸夫圖書綜合樓、電子閱覽室、網絡微機室以及西南地區中學第一的校園信息網絡工程等設施設備。學校環境優美,校園充滿濃濃的“陶味”。
師資雄厚,質量一流
陶行知創辦學校的辦學歷程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: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,走特色發展之路,走生活教育之路,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,提升育才中學品牌,提升學校教職工的幸福指數。秉承這樣的辦學理念,學校高度重視對教師的培養,不斷探索總結隊伍建設的機制和經驗,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良好的局面。
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。在400多名專職教師中,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,重慶市名師2人,重慶市首批學科帶頭人1人,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,中學研究員、特級教師12人,高級教師134人,市級骨干教師42人。近年來,學校先后有近20余名教師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各學科賽課獲得一等獎或特等獎。優秀的教師隊伍,成為學??沙掷m發展的根本保證。
學校教育質量一直穩居重慶市一流水平。自恢復高考以來,學校先后培養出張河、廖星、丁春霞、夏葵、彭孟康、竺祖坤、敖剛等7名省市高考狀元。重點大學升學率穩居全市最前列。數百名學生獲得數、理、化、生、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一、二等獎。
全面教育,特色突出
學校繼承和發揚陶行知教育思想,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中的“生活教育”模式,形成了“生活教育”的辦學特色。作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重慶市定點招收藝術特長生的學校,學校男排連續16次蟬聯重慶市中學生男子排球比賽冠軍,并代表重慶市赴日本開展青少年體育交流。學校學術藝術團被重慶市教委授牌為“重慶市學生藝術團器樂分團和舞蹈分團”,其自編自演的節目《三峽新校我們的家》榮獲全國首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金獎,并受邀到人民大會堂匯報演出。學校被中國棋院授予“國際象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”,中國棋院黨委書記楊俊安、國際象棋總教練葉江川等領導多次蒞臨指導。張思遙同學的專著《一路花開花落》公開出版,在市委宣傳部、市作家協會舉辦的重慶中學生花季美文研討會上,我市評論界的專家教授對張思遙同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。沈靜同學的“計算機指法練習盤”等三項發明分獲國家三項專利。楊柳同學的小發明“卷筒紙取芯器”榮獲全國第六屆“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”金獎(重慶唯一),并獲得第六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。學?,F有30多個學生社團,每年都開展富有育才特色的“創造節”、“體育節”、“藝術節”等,促進了學生心智的全面發展。
我校將培養既具有文化功底,又具有較高水平和特色的藝術人才,充分利用育才中學的藝術教育資源,展示學校藝術教育實力。
一、招生范圍
全市各區(縣)應屆小學、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具有戲劇、主持、器樂、聲樂、舞蹈、美術等藝術特長的學生。
二、報考條件
思想品德好,學習成績優良,身體健康,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。
三、考試項目及要求
(一)器樂(樂器自備,鋼琴除外)
初試:演奏自選曲目1首。
復試:現場指定曲目或視奏。
1.民樂(中阮、大阮、二胡、琵琶、揚琴、笛子、笙、柳琴、嗩吶、民族打擊樂器)
2.管樂(單簧管、低音單簧管、雙簧管、長笛、巴松、次中音薩克斯、上低音薩克斯、小號、圓號、長號、大號、打擊樂)
3.弦樂(大提琴、低音提琴)
4.鋼琴:招收合唱團鋼琴伴奏一名,要求熟練掌握四升四降以內所有大小調的即興配奏,并且具有一定的獨奏能力。初試現場即興配奏指定曲目一首,要求在樂譜上 標注出所配和弦。復試考察自選樂曲一首以及即興試譜能力。
(二)聲樂
初試:演唱歌曲一首(無伴奏)。唱法:美聲、民族。具有一定合唱團經驗的女中音。
復試:試唱練耳、演唱歌曲一首(無伴奏)。
(三)戲劇、主持
初試:自備稿件。題材:(演講、朗誦、主持、表演)。
復試:命題表演與才藝展示。
(四)舞蹈(中國古典舞、中國民族民間舞、芭蕾舞)
初試:舞蹈劇目或舞蹈組合展示(自備音樂,C D或U盤),3分鐘以內;基本能力測試:技術技巧(跳、轉、翻等)、軟開度(肩、腰、腿、胯等)。
復試:即興表演或模仿。
(五)美術:小升初:素描靜物寫生;命題創作(工具、材料不限)。
初升高:素描石膏像寫生;命題創作(工具、材料不限)。
四、錄取
專業測試優秀者參加復試(美術除外)。按文化考試成績,藝術考試成績和思想品德等級等綜合評定,擇優錄取。
高考成績
2012年高考,該校606人(高三考生共1100人)考上重本,600分以上96人,最高685分。
2013年高考,該校理科學生上重本線598人,占理科人數66.4%,文科上重本線213人,占文科人數52.8%。其中李爽、王旭冉、吳佼弈、張芮迪、王倩、潘悅等6人上北大清華線,班主任李祖明班上一同學考入清華大學。
2014年高考,該校學生清華、北大上線人數19人,錄取10人,其中謝玙,雷孟錸,黃華洋,胡小龍,張婷,陸薪蓮6名同學被北大錄取,袁國萍,范云倩,程遲,李鑫4名同學被清華錄取。重點上線人數996人,重點升學率71.4%。
2015年高考,該校重本上線人數1198人,其中理科861人,文科337人。9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。
學科競賽
2012年3月,在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中,該校何宣力、胡鈺涵同學獲一等獎。
2014年,在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“科學實驗嘉年華”全國展示交流活動中,該校馮峻峰同學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頒發的物理科學實驗金質獎章,劉茁同學獲得物理科學實驗銀質獎章。
楊柳同學的小發明“卷筒紙取芯器”獲全國第六屆“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”金獎(重慶唯一),并獲得第六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。
2014年9月,在第31屆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,該校高三學生唐楚哲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進入物理奧賽冬令營,代表重慶參加全國決賽。
2015年10月,在第十四屆全國創新英語大賽中,該校李松林同學獲全國一等獎,黃紫陌、馬姣姣、陳香凌、李誼同學獲西南賽區一等獎,高小嵐、余靜、李陽杰、李沛洋獲西南賽區二等獎,李柯燃、劉惜菡、張聚霄、王絲絹逸獲西南賽區三等獎。